<b id="rtrpt"><address id="rtrpt"></address></b>
            <rp id="rtrpt"></rp><track id="rtrpt"></track>
            <address id="rtrpt"></address>

            陜西:因人施策精準幫扶 穩定就業長效脫貧

            2021-01-26 閱讀次數: 6334

            2020年,陜西省人社系統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將就業扶貧作為就業工作第一優先序,作為人社工作的重中之重,精準落實政策優化服務。全省有勞動力的112.26萬戶貧困戶外出務工210.23萬人,比上年增加31.81萬人,提前完成“一個超過、兩個不少于”年度任務,保持“零就業”貧困戶動態清零,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積極貢獻。

            因時因勢施策實現穩崗就業

            一是有序組織返崗復工。疫情初期,實施農民工返崗復工幫扶計劃,匯集用工信息和貧困勞動力返崗需求,組織“縣對縣”直接對接、雙向直通,采取包車、包專列、包專機等方式,“點對點”集中接送貧困勞動力2.26萬人。同時,開展網絡招聘,組織帶貧企業吸納,落實鼓勵務工政策,幫助131.14萬貧困勞動力返崗復工,實現應返盡返。二是省內省外聯動穩定就業。及時與江蘇、浙江、廣東成立穩就業工作專班,與北京、遼寧、上海、福建、山東、貴州建立聯系機制,配合核查7.97萬人信息,切實將貧困勞動力穩在就業地。實行省內穩崗交辦,對35萬在省內市外就業的貧困勞動力,由就業所在地逐人核查、逐人幫扶,將其穩在省內。三是加強培訓以訓穩崗。2月中旬啟動線上培訓,實行“網上辦、掌上辦、寄遞辦、預約辦”;下半年,全面開展以工代訓,將補貼標準從每人1800元提升至3600元,共組織4.25萬名貧困勞動力參加培訓實現穩崗。

            培育拓寬渠道切實促進就業

            一是培育就地就近就業新載體。將貧困村公共空間利用、就地就近就業需求、東部地區產業梯度轉移、政策資金支持相結合,大力創辦社區工廠。連續兩年舉辦毛絨玩具創意設計國際大賽,引領推動產業集聚,支持社區工廠發展。全省共建設社區工廠1442個,1.6萬名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對“山上興產業、山下建社區、社區辦工廠”的發展思路給予肯定。還大力培育就業扶貧基地,鼓勵企業吸納就業,落實公益崗位安置托底等措施,161.75萬貧困勞動力實現省內就業,占就業總數的76.94%。二是完善勞務輸出新平臺。建設村級勞務公司2660個,在大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設立公共就業服務站243個,將“職介所”設在貧困群眾家門口。建成“實名制”動態就業服務系統,開發“秦云就業”小程序,提供問政策、找工作、查社保、保權益等13類95項服務事項,個人注冊238.82萬人,查詢和辦理服務362.04萬人次,實現“不見面”就業服務。三是特色培訓增強就業硬實力。打造“龍頭企業+免費培訓+就業創業”培訓模式,累計培訓5萬名修腳師,全國開店8000多家,其中貧困勞動力7000余人。指導延安市開展地方特色小吃技能培訓,累計參訓4099人,就業率超過70%。繼續推廣寶雞市“技能+”培訓,推動實現培訓就業“二合一”。2020年培訓貧困勞動力8.12萬人次,累計培訓46.25萬人次。

            實施“四項行動”分類精準幫扶

            一是實施未脫貧未就業勞動力幫扶行動。對2019年底10.74萬未脫貧戶中未就業的7224人,組織企業和就業服務機構上門服務、線上招聘,開發公益崗位就地安置,于2020年4月份全部扶持就業,并由所在村公示、在省人社廳網站發布就業人員名單接受監督。二是實施“零就業”貧困戶清零和易地扶貧搬遷就業幫扶兩項行動。積極動員引導,激發勞動熱情,對不挑不撿的“零就業”貧困戶在1個月內幫助其至少1人就業。常態了解貧困戶就業情況,對新出現的“零就業”貧困戶每戶提供至少3次崗位信息,去年幫助16.93萬戶實現至少1人就業,其中易地搬遷貧困戶3.12萬戶,保持“零就業”貧困戶動態清零。三是實施監測戶邊緣戶幫扶行動。建立完善防返貧致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加強就業監測,分析原因,提前采取針對性幫扶措施,共幫扶監測戶勞動力14972人、邊緣戶勞動力13058人實現就業,做到不落一戶、不漏一人。

            毛片免费全部无码播放